健康教育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正文
献血常识

献血常识

——摘自《首都献血服务网》

1献血后注意事项:

(1)献血完毕, 要压迫针眼十分钟左右,以免血液外渗。

(2)为了防止出血,献血后2小时内献血侧手臂不宜提拿重物或过度用力,以促进针眼的痊愈。

(3)如果穿刺部位渗血,请将手臂举高,并稍用力压迫该处。

(4)如果有任何不适或异常感觉,请不要离开,并立即通知医生或护士。

(5)如果您在离开献血地点后感到头晕,请立即坐下,最好是躺下休息,并多饮用些饮料。

(6)为了防止感染,请12小时后再去掉创可贴。

(7)针眼附近若有瘀肿现象, 那是由于血液渗入皮下组织,一般会于一周左右慢慢消散,不会对身体造成长久的不良影响。献血24小时后可进行热敷,促进青紫部位渗血的吸收。

(8)献血后24小时内应多饮用些饮料,这将有助补充在献血时所流失的液体部分。

(9)您可照常活动,但剧烈的体育活动则需留待隔天进行。这是一项预防措施,旨在协助您的身体适应体内血容量减少的状况。

(10)适当补充营养,切勿暴饮暴食,以免影响肠胃功能。

(11)如果您因任何理由怀疑自己献出的血液不适宜输给患者,请立即致电4006012320通知我们,并留下您的献血码或身份证号码,以便本中心追踪您捐献的血液。

2献血后如何按压针眼?

拔针后应伸直前臂,或前臂伸直后稍稍上抬,用另一只手的食指、中指及无名指按压针眼及上方10分钟。按压时不要屈肘,因为屈肘会给手臂静脉网回流心脏的血液增加一定的阻力,使血液回流受阻,从针眼处溢出,而出现皮下淤血;也不要揉,那样会使穿刺部位刚粘合又被揉开。

3捐献全血的流程包括什么?

(1)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进行献血登记,并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填写“献血者健康情况征询表”。

(2)由医生进行健康情况征询,测量体重、脉搏、血压、体温。

(3)取指血或抽取静脉血进行检测。

(4)休息等候检测结果。

(5)检测合格者,进入血液采集环节。

(6)献血后休息,按压针眼5-10分钟,防止皮下淤血。

(7)领取无偿献血证和纪念品。

4献血会使人“伤元气”吗?

不会。一个健康人的总血量,约占体重的7%-8%,一个成年人的总血量约为4000-5000毫升。平时80%的血液在心脏和血管里循环流动着,维持正常生理功能;另外20%的血液储存在肝、脾等脏器内,一旦失血或剧烈运动时,这些血液就会进入血液循环系统。一个人一次献血200-400毫升只占总血量的5%-10%,献血后储存的血液马上会补充上来,不会减少循环血容量。献血后失去的水分和无机物,1-2个小时就会补上;血浆蛋白质,由肝脏合成,一两天内就能得到补充;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也很快就恢复到原来水平。人体的血液每时每刻都有许多血细胞衰老、死亡,同时又有大量新生细胞生成,以维持人体新陈代谢的平衡。献血后,由于造血功能加强,失去的血细胞很快得到补充。所以说一个健康的人,按规定献血,对身体不会有任何影响,更不会“伤元气”,反而有利于健康。

5献血会引起贫血吗?

不会。因为献血只是血液的暂时少量减少,很快就会恢复正常,不影响人体血液的再生功能。而贫血是一种疾病,对于患有贫血病的人在献血查体时,就会被检查出来,这种人是不能参加献血的。

6人失血多少会有生命危险?

若失血量小于总血量的10%,人体只需将储备血液动员出来参加循环,身体不会有明显的不适。若是血量达总血量的10%-30%时,机体经代偿后仍不足以保持血容量和血压的正常水平,就会影响人的生命活动。因短时间失血量超过总血量的30%,若不及时输血就会危及生命。

7女性献血者生理期间能否献血?

女性献血者生理期间部分血液流失容易出现身体不适,应请献血者生理期结束后血红蛋白符合规定再献血为宜。

8蹲下再站起来会头晕或眼前一片黑可以献血吗?

“蹲下再站起来会头晕或眼前一片黑”有可能是病理性的,也有可能是生理性的,生理性原因引起的可以献血。

生理性的情况是由于体位突然改变,血液未能迅速回流到大脑引起的。下蹲时人体的血液回流缓慢,而且容易集中在下肢,当突然站起时,血液一时难以到达头部而造成大脑暂时性供血不足,便产生了头晕、眼前发黑或站不住等情况。建议久蹲后缓慢起立,可预防此情况。

9乳糜血是怎么回事?

无标题.jpg

左侧为乳糜血浆 右侧为正常血浆

乳糜血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吃的脂肪经过在小肠消化,吸收后,变成细小的乳糜微粒进入血液,乳糜微粒多到一定程度时,血清就由清澈透明的淡黄色液体变成乳白色的黏稠液体,这时,我们医学上就叫它做乳糜血.表示血液中含有高量脂肪。脂质对人体而言,就如同汽油之於汽车是重要的能量来源,脂质在体内经由脂蛋白携带至身体各个部位,提供能量需求或储存备用。脂质的种类很多,其中以胆固醇及三酸甘油脂较为一般人所熟知。胆固醇是体内最丰富的固醇类化合物,它不但是细胞生物膜及脂蛋白的成分,并可合成胆酸及维生素D,同时也是类固醇类激素的前趋物质,因此对於大多数的组织来说,胆固醇的供给及维持代谢平衡是十分重要的。而人体的固醇类来源包括体内合成及由食物中摄取,但植物性食品不含胆固醇,而是植物固醇,它们不易被人体吸收,摄取过量时反而会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三酸甘油酯是人体内含量最多的脂质类,大部分的组织都可以利用三酸甘油酯所分解的产物提供热量。

简单来说“乳糜血”就是“泛着浮油的血”或称为“脂血”,血浆呈乳白色或混浊状,严重乳糜血含有多量的微粒子,流入病人体内可能引起微血管堵塞,这种血不能捐给别人,还得特别注意是否有血脂肪异常的病症,如有高血脂症。通常在饭后,尤其是吃得太油腻的人,血中乳糜微粒浓度增加,一般会在一至二小时后恢复正常,若脂肪代谢异常或三酸甘油脂特别高者,乳糜血现象会持续较久。血脂肪分为两类,一是胆固醇、一是三酸甘油脂。如果体内的三酸甘油脂过高,容易有“脂血”的问题。三酸甘油脂异常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并会有反复的急性胰脏发炎。临床上发现,过去三酸甘油脂异常的族群多在五、六十岁以上,现在有年龄下降的趋势。要避免血脂过高、血太油,建议,少吃含有“饱和性脂肪酸”的食物,例如牛油、猪油等动物油。另外也要多多运动,把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餐后献血会大大减少献血反应。空腹采血是输血医学的传统做法,其目的主要是杜绝血液稀释、乳糜血等问题,以保证血液质量。但空腹采血也有弊端,主要表现在容易导致血糖相对降低,在采血中血容量下降,故常易造成献血者的轻度或重度献血反应。而餐后采血是输血工作的新观念,因为进食既可增加血糖浓度,又可增加血容量,故可大大减少献血反应,特别是重症献血反应的发生。餐后献血的关键是要控制献血进食的素食性,杜绝乳糜血的发生。有关专家为验证餐后献血效果,对979名空腹献血者及1716名餐后献血者进行了对比试验,其结果为:均无一例乳糜血;空腹献血者有3例一般献血反应,餐后献血者只有1例;空腹献血者有1例重症献血反应,餐后献血者无一例。这说明餐后献血是可行的,只要保证献血前两餐以素食为主,就可达到既保证血液质量,又解决献血反应的目的。

10献血无损健康

从血液生理学角度看:献血200毫升是个什么概念?人体内的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8%,一般成人的血液总量为4000-5000毫升,而一次献血200毫升仅占总血量的1/20-1/25;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一般对失血量在600毫升以下的都不主张输血,可见献血200毫升决不会影响健康。

人体内的血液并不都参与血液循环,有20-25%的血液贮存在脾、肝、肺、皮肤等“贮血库”内,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贮血库”,可以贮存人体总血量20%的血液。当人体血循环需要血液时,脾脏等会连续不断地释放血液进入血管,参与血循环。献血200毫升不影响血液循环,怎么会影响健康呢? 人体血液成份的吐故纳新活动十分活跃,人体内每天约有1/120的红细胞(即20亿个红细胞)衰老、死亡,白细胞的平均寿命约7-14天,血小板的寿命就更短,约7-9天。人体骨髓有强大的代偿功能,在一定的条件激发下,骨髓造血功能可增加到正常的6-8倍,一个健康人每天生成红细胞约 2000亿个,血小板 1200亿个,即每个健康成人每年新生的血细胞相当于人体血细胞的总量。献血200毫升后人体很快就会得到补充,不会影响健康.

11献血前应做哪些准备?

第一,献血实行实名制,献血时一定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如:身份证、护照、驾照、军人身份证等。

第二,献血前一天应保证充足睡眠。献血前两餐应清淡饮食,如稀饭、馒头、面包等,不要吃高脂或高蛋白食品,如肥肉、油条等。

第三,献血前不要服用任何药物、不要饮酒。

第四,两次捐献全血的间隔时间应满六个月。

12献血后如何保护针眼?

对针眼进行及时、正确的护理,将减少或避免献血后不良反应的发生。

1.献血后应用创可贴覆盖穿刺孔,并用3个手指顺静脉走向压迫针眼5-10分钟。

2.检查穿刺孔部位有无渗血或出血,如有出血应抬高手臂并继续压迫局部。

3.为保护好穿刺孔不受感染,最好在12小时内不要取去穿刺孔上的创可贴。

4.针眼处1-2天内不沾水。

上一条:3.24结核病防治宣传视频 下一条:校医院加入北医三院医联体并顺利举办首场专家讲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