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教育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正文
防暑降温知识

入夏以来,气温偏高,尤其近几天来北京的气温均创造了历史同期的极植。现在正是同学们复习考试的时期,同学们一定要重视防暑降温。如果在阳光下暴晒过久,或长时间在高热的环境中工作,或室内过于闷热且通风不良,都可能引起中暑。尤其是老年人、孕产妇、孩子、患有慢性病或过分疲劳的人,更容易发生。下面介绍一些防暑降温的小常识供同学们参考:

什么是中暑?

中暑(heat illness)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由于水和电解质丢失过多,散热功能衰竭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热损伤性疾病。

当人在高温环境中,如果没有防暑降温的措施,体内的热量又不能向外散发,就会引起中暑。此外,带病工作学习、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精神紧张也是高温中暑的常见诱因。

中暑起病急,大多数人会出现头晕、眼花、头痛、恶心、胸闷、烦躁等症状。按病情的程度和表现特点,中暑一般可分为三类:

首先是先兆中暑,表现为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能及时离开高热环境,经短时间休息后症状即可消失。

其次是轻度中暑,既有先兆中暑症状,同时又表现为面色发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并伴有恶心、呕吐、大量出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轻度中暑者经治疗后,一般45小时内可恢复正常。

第三是重度中暑,大多数情况是在高温环境中突然昏迷。此前常有头痛、麻木与刺痛、眩晕、不安或精神错乱、肢体不随意运动等,皮肤灼热而绯红,体温常在40℃以上。严重者可以出现休克和各种器官的功能衰竭,甚至威胁生命。

中暑以后怎么办

当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打开衣领、袖口等影响身体散热效率的物品;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还可以在额部、太阳穴上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藿香正气水等中药。对于重症中暑者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进行专业救治,避免延误。

如何防止中暑?

  在室内尽量找空气流通,温度适宜(26摄氏度左右为宜)的地方学习,室温不宜过于偏低,以防忽冷忽热由温差剧变引发感冒和消化系统疾病。出汗多时最好是饮用一些淡的盐水,冷饮不要猛吃,否则会导致肠胃疾病;食用一些清淡的食物,常吃新鲜水果。

在室外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带上充足的水。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藿香正气水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少穿化纤类的衣服,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同时体弱者要尽量避免外出。

及时补充水分

  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2升水。出汗较多时要适当多补充一些水分,可饮用一些淡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和水分。

另外夏天的时令蔬菜、新鲜水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桃子、西瓜、甜瓜等,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另外,适量的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需要,但一定要认真核对保质期。

保证每天充足和高质量的睡眠也很重要

  夏天昼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更容易感到疲劳。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部分都得到充分的休息,既利于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但睡眠时应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或电风扇下。

最后祝同学们平安度夏,考试顺利!

校医院

201078

上一条:急救话题:外出旅行谨防食物过敏 下一条:早醒 抑郁“信号兵”

关闭